中国人从古至今对起名这件事都有个执念,认为名字不仅是对一个家族的传承,且名字伴随人的一生,能影响人的命运,所以起名绝对不能马虎。名字要起得好听,有学问,有意义,还得考虑生辰八字、五行八卦等,讲究多了去了。普通人起名尚且如此多讲究,那封建时期皇室讲究的就更多了。那时候科学不发达,懂玄学,能看风水能算卦的先生非常受...
发布日期:2022-06-28 访问次数:957
宋代词坛,高手层出不穷,其中生平经历最为曲折者当属苏轼,半生贬谪,可谓“不是遭遇贬谪,就是在贬谪的路上”。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曲折的人生,只怪他太过于“聪明”,所以他打心眼儿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笨一点,所以才写下“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样的诗句。不过苏轼的愿望...
发布日期:2022-06-23 访问次数:707
轻不轻水深则流缓昧不昧无愧心得安路上有多长修行有多远花叶融一钵香积云外天难不难心静菩提现苦不苦放下皆尘烟慈悲着福慧微笑着良善百年后依旧开那一朵莲如是茶一盏如是素琴弹当时不杂过时不恋浅墨入画岁月入禅如是茶一盏如是素琴弹来时不忙去时不慌长歌一曲春色人间
发布日期:2022-06-23 访问次数:902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与古典诗词及其它文言文相比,它的趣味性显然要更强。文人能对,当年苏轼为了调侃好友佛印,出了个上联:秃驴何在,小和尚轻松对出下联:东坡吃草,苏东坡只能认输。小孩也能对,据说有位老师出了个上联:物有三态,固夜气;一位小同学的下联是:人有三急,屎尿屁。以上两个对联虽然有失工整,但也算是十分巧妙了...
发布日期:2022-06-23 访问次数:882
1792年9月26日,以英国皇家战舰“狮子号”为首的一支庞大舰队浩浩荡荡地驶出了英国朴次茅斯港。这支舰队由英国外交家马戛尔尼带领,名义上是为了前往中国给乾隆皇帝贺寿送礼,真正的目的则是为了与清政府签订通商条约,为英国开辟新的海外市场。然而,令英国使团意想不到的是,乾隆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们的请求。而且,他还亲自写了...
发布日期:2022-06-23 访问次数:967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不泯然于众,只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欣然向前。明末年间,有一幅画传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幅画看得比命还重。去世前,跟家里人说了句: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它烧了吧。家人看着吴洪裕死前最...
发布日期:2022-06-23 访问次数:952
古人说"相由心生",意思就是可以从一个人的面相,大致推断出这个人的内心。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古往今来都有"面相"一说,所谓面相,就是相面,相的其实不是面,是心。明代大才子冯梦龙曾在《智囊全集》中,也提到了"相由心生"这个词,这句话大家肯定都听过,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一个人不能从外貌上判断。只有相处久...
发布日期:2022-06-22 访问次数:929
有些事情,似乎从我们懂事起,便会一直被我们深深地刻在脑海中。就比如,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都会做得上厕所和下厨房这么两件事,此事可以说得上是人人都会做的事。可是,有没有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为什么,我们常常会说上厕所和下厨房,似乎所有人的脑海中对此都是保持着一个固定的印象,认为这些事情本就是理所当然应该做的。究竟有没...
发布日期:2022-06-22 访问次数:904
公元795年清明,诗人崔护到城南游玩。路遇一处乡野农家,他便上前叩门想要讨些水喝。一位名叫“绛娘”的妙龄女子请他喝了一杯茶……于是,引出一首绝美唐诗和追忆至今的典故!崔护出身书香之家,自幼天资聪颖,立志走科举之路,想要牧守一方。这一年,崔护到长安求学。在清明时节,他到南郊游玩放松。一路上,杨柳飘飘、莺燕齐鸣,让苦...
发布日期:2022-06-22 访问次数:816
作者|关关父爱缺席的危害从小学就开始显现了。曾经有个纪录片揭开了“问题孩子”背后的隐痛。男孩从小就缺少父亲陪伴,哪怕父亲在家也只会大呼小叫。他从小就跟爸爸对着干,气得父亲不管他,没有人教给他对与错,是与非。14岁那年,跟同学打架,不小心捅伤了别人。还有一些孩子,6岁后,会出现不礼貌、顶嘴、不喜欢交友、打人……甚...
发布日期:2022-06-22 访问次数:829
道家有个深得人心的哲学,叫:大道至简。这4个字,用在古诗词上,其实就是将深刻的道理写进通俗易懂的文字里。白居易“离离原上草”,小学生都看得懂,却让我们学会了坚韧;唐伯虎的《画鸡》,看起来就像打油诗,读完却令人备受鼓舞。这些诗篇,其实就是大道至简的最好诠释。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这首诗,看起来也该是大道至简的典范,毕...
发布日期:2022-06-22 访问次数:836
都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意思是再聪明的人,也难免会有失误的时候。人们常常用这样的话去奉劝那些自以为无懈可击的聪明人,还是应该小心为妙。这句话,语出《晏子春秋》,后来司马迁还曾专门引用(《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此,这个说法代代流传,成为经典成语。然而仔细推敲,这句话事实上其实说了也等于没说。因为按照常理,即便...
发布日期:2022-06-22 访问次数:891
老祖宗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结婚前不理解,成家后感触颇深。孟子说过一句话:“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这是什么意思呢?在孟子看来,人这一生中,没有一样不是天命(决定)的,顺从天命,这就意味着是接受的正常的命运。所以呢,懂天命的人不会站立在危墙下面。尽...
发布日期:2022-06-22 访问次数:925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文字浩如烟海,很多文字都被后人当作座右铭。颇有意思的是,很多年轻人觉得特别酷的文字,居然不少就出自鲁迅之手。我们明明天天都挂在嘴边,却搞不清楚原来作者是那个让中学生“怕”的鲁迅。比如这一句“相逢一笑泯恩仇”,少年们常常会误以为是金庸先生某部小说中的诗。确实,这种“酷”的感觉与“飞雪连天射...
发布日期:2022-06-22 访问次数:781
1孔子到底有多能打,能一拳秒杀泰森吗?有不少人说,开什么玩笑,一个读书人有什么战斗力?但是看完以下内容可能会颠覆你的想象。据史记记载,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身高有九尺六寸,如果按司马迁在汉朝那个年代的计算方式,一尺等于23.1厘米,那么孔子的身高大概在2.2米左右。而专家们推测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男性平均身高只有1.61米,个...
发布日期:2022-06-22 访问次数:949
盖起古诗词这座文化高塔的,不只是诗仙、诗圣、诗佛等文坛名家,还有无数个小人物。他们的存在,让诗词的世界异彩纷呈。唐代的张打油究竟是书生还是农人,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发明的打油诗却是生命力最强的诗体之一;宋代文人林升的生平史书没记载,但他的“山外青山楼外楼”,却流传至今。无数经典作品,一次次向我们证明了一个深刻的...
发布日期:2022-06-22 访问次数:963
神奇的预言是神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列宁。说起预言,我们会想到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诸葛亮,此人善于分析天下大势,还没有出山就已经通过天下局势分析出汉末三足鼎立的局面,真是一代奇人。诸葛亮能预知未来天下三分,并非仅仅是他的猜测,而是通过客观事实,现状再加上自己对未来局势的判断所分析出来的,并非完全是凭空想...
发布日期:2022-06-21 访问次数:861
夏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也就是说,夏至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过了夏至,炎热的天气才会逐渐到来,等到7月份,进入三伏天之后,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一段时间。谚语是民间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具体一定借鉴意义的句子,关于夏至,同样有不少谚语,有些谚语,通过夏至的天气情况,可以预测当年夏天或...
发布日期:2022-06-21 访问次数:748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制图:陈晓劲 夏至的“至”,强调的是天文意义上的极致。这一天我国大部分地区日照时间为一年中最长,太阳高度角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 6月21日,是今年的夏至。 夏至的“至”是什么意思呢?是到来的意思吗?其实,这里的“至”指的是“极、最”,强调的是天文意义上...
发布日期:2022-06-21 访问次数:940
又是一年夏至,夏至是中国最早的节气之一。传说在这一天,古人在地上立了一枝小竹竿,发现每年太阳走到今天,影子最短。便有言:“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在这一天太阳行至最北处,昼最长,夜最短。诗经女孩带你走进夏至的三首诗词,感受一下诗词里的夏天!一、唐代韦应物《夏至避...
发布日期:2022-06-21 访问次数:995
多年来关于ufo,外星人等一些神秘事件数不胜数,其中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也隐藏着巨大的神秘,不论是否存在地心人的真实性,人类也都一直在研究中。《古代南美洲之谜》的书籍说有人遇到过这样的事情,那就是一位名叫“希伯”的人,在缅甸的森林中,发现了一个地下城市。根据他的描述,这个地下城市里面竟然被人工光源照得亮如白昼,同时...
发布日期:2022-06-21 访问次数:1009
一字千金,讲得是当年吕不韦将《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请各方高人前来挑刺。只要能够增删修改一个字,就赏赐千金。这说明吕不韦一是确实有才,二是确实有钱。当然,这更说明,有才华的人,定然有用武之地。不过这只是古代的传说罢了,真正能够以一字换得千金的人,古往今来少之又少。一则要有才,难;二则是像吕不韦提供的这样...
发布日期:2022-06-21 访问次数:923
大诗人李白一生,娶了四个夫人,其中两个是宰相孙女。可以肯定的是,李白一定是很讨人喜爱的。那么,李白有什么绝招呢?从李白的诗中,我们不难发现,李太白很懂女人的心思。他一生中,为很多女人写过诗,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那些以女子口吻所作的情诗。这些诗有的肉麻大胆,有的直截了当,将女子的真实情感,表露无遗。试想,一个如此懂得...
发布日期:2022-06-21 访问次数:1059
一个诗人厉不厉害,有一个十分方便的检验方法:他的诗后人敢不敢仿,能不能仿。因为精致的艺术,总是具有不可复制性,这就是伟大的诗人之所以宝贵的原因。唐代诗坛,诗歌盛极一时,诗仙、诗圣自不必说。浪漫奇崛、汪洋恣肆的太白诗,很少被模仿,更少被超越;沉郁顿挫、掷地有声的工部诗,也无能能仿,仿也难得风神。而真正无人敢仿的,还...
发布日期:2022-06-21 访问次数:937
每次听长辈们唠嗑,话题总绕不开年轻人相亲结婚话题。上次一位长辈来我家做客,说前一段时间女儿自己谈了一个本地对象。本来当父母的挺高兴的,本地的好啊,女儿不用远嫁了。从女儿口中得知是哪家的孩子后,一打听,当父母的都不愿意了。原来这家爹不务正业,天天出去喝酒打牌,欠钱不还,还经常打骂老婆,名声在他们那一片坏透了。了...
发布日期:2022-06-21 访问次数:875
“震惊!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泄露,价值XX万!震惊!圆明园被毁前照片出现在XX,美若仙境。”每当看到这样的标题,等我们点进去后,总是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圆明园复原图,根本没有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事实上,截止至2022年,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发现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圆明园被毁前照片,这座皇家园林在被毁前压根就不允许除清皇室以外的人随意...
发布日期:2022-06-21 访问次数:948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普通人也常常会引经据典。比如老人家常常会说:“老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老师会说:“古人有云,好马不吃回头草”;父母常常会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些经典有的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源于生活经验;有的是源于古代名人的语录;有的则是真的出自某些重要典籍。不过不管是那种情况,都必须经过一个“约定俗成”...
发布日期:2022-06-21 访问次数:947
上小学时,读到《咏鹅》,笔者不明白为何7岁的骆宾王能写出如此经典的诗句。后来自己也有了孩子,也教了学生,才明白这并不一定是因为孩子们的知识量有多丰富,而且是因为他们的世界更纯净,所以他们写出的文字也就更加纯粹自然。因为这份纯粹,骆宾王才能在不起眼的大白鹅身上,寻到“曲项向天歌”式的美感;因为这份纯粹,所以唐代诗...
发布日期:2022-06-17 访问次数:941
每一次看到一个千古绝对,都会忍不住感叹:汉字当真是博大精深!在前几期中,我们看了多精妙的谐音联,双关联,本期笔者就和大家说一说回文联。回文联最大的特点是既能正着读,也能反着读,正读反读的意思都一样,这个难度就相当高了。随便举几个例子,大家应该就清楚了。在厦门的鼓浪屿,有一个颇有名气的回文联,上联:雾锁山头山锁雾。...
发布日期:2022-06-17 访问次数:917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魅力自然不用笔者多说。专家们把对联作了系统的分类,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对联其实无外乎就是两种:一种是文绉绉的,咱们可能看得懂,但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咬文嚼字;一种是很接地气的,咱们不但看得懂,而且每每能让我们会心一笑。第一种对联存在于各大亭台楼阁中,很多名山大川都有自己的千古绝对。...
发布日期:2022-06-17 访问次数:954
“英雄出少年”这个说法,在千年文坛一次次被证明,但笔者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可怜”的小朋友之所以写下经典诗词,多数都是被逼的。当年7岁的黄庭坚之所以会写出“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是因为父亲的好友来家里做客,早就听说他会写诗,便有意为难非要让他写首诗,就这样这首《牧童诗》便流传了下来。而明代...
发布日期:2022-06-17 访问次数:814
时光苒苒,在古时候的农村俗语就有许多,因为之前信息传播不如现在这么发达,那时候的人们就凭借自己多年的生活经验和阅历总结了不少通俗易懂的俗语和老话。随着岁月流逝,人们会发现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确实大有智慧。这些俗语和老话,对于新时代的我们依然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比如今天要讲的这句俗语“五十望人三不争,...
发布日期:2022-06-17 访问次数:807
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是为三不朽。”在我国历史中,能达到此标准的寥寥无几,而明代大儒王阳明便是其中之一。黄宗羲赞他:“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王士祯赞他:“为明代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曾国藩赞他:“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更是语出惊人:“二十一...
发布日期:2022-06-17 访问次数:955
佛教进入我国之后,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发展得越来越兴盛。其信奉佛教的人也越来越多。当然了,在这其中也诞生过无数德高望重的高僧,而其中的虚云禅师便是众多高僧中的一个。他之所以出名,不仅仅是因为其禅学功底深厚,还有他那120岁的高龄,皆为人称赞。所以一直以来,很多人都称其为中国第一高僧。我们本文就来简单介绍一些虚云大...
发布日期:2022-06-16 访问次数:911
俗语“有钱不进三地,没钱莫近两人”,牢记此忠告,受用无穷。人情世故是一门学问,老祖宗早就说过:“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虽然听起来刺耳,但确实是生活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当你出人头地时,身边永远不缺“朋友和亲人”,而当你穷困潦倒时,身边却难觅知心人。所以老祖宗说一个人能够享受到的待遇,与身处何地无关,有...
发布日期:2022-06-16 访问次数:865
鬼谷子:心软之人多是无福之人,牢记这3句话,福气自然会多起来。从小生活在偏远的农村,见识不比城里的孩子,骨子里透着一股憨憨的劲儿。有一句话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因为看起来憨厚老实,所以人缘一直都不错。说心里话,要做到表里如一,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而来自农村的我,做到了,而且得到了身边朋友们的赞许。随着年...
发布日期:2022-06-16 访问次数: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