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美食家蔡澜先生说:“好的人生,从好好吃饭开始;好好吃饭,也就是好好爱自己。”
深以为然。
吃饭无论任何时候,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人生一件头等大事。
好好吃饭,倒不是说整天要吃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的,而是要有着良好的生活规律,不要饥一顿饱一顿的,把吃饭当成一种应付差事、无关紧要的事。
相信一个连饭都不能好好吃的人,不仅不会成功,甚至连人最起码的健康也很难保证。
人生最美是团圆。
人生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是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开开心心地吃饭。
可生活中也总有一些不好好吃饭的人。究其原因,也不是穷,而是懒惰。
如有的年轻人为了玩的嗨,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也有些岁数大的人退休本也没什么事,但为了省事,一天也只吃两顿饭或是一顿饭的,生活处于应付着状态。
这些情况短期也许对身体不会有多大的影响,但时间长了,定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滋生出不少疾病来,付出惨重的代价。

吃饭从来不是一件小事,而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事,它比人生中的任何一件事都重要。
好好吃饭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也是对生活最好的尊重。
真正美好的人生,无一不是从好好吃饭开始的。
细数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他们不仅是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还是美食领域的“吃家”,把平淡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有滋有味,很是令人羡慕。
苏轼,不仅在诗、词、散文、绘画、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
他发明的“东坡肉”至今依然受到很多人的喜欢;
他喜欢的菜肴材料还有各种鱼,关于河豚,有诗云“正是河豚欲上时”。
晚年兴趣转向素食,尤其是蔬菜、水果。

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的诗句把京城那些贬他的反对派气得头顶“冒烟”。
同样,汪曾祺也是一位文坛泰斗,对食道也颇为精通。
他若与人谈起吃来,会喜形于色,兴致不亚于写小说。
他有一癖好,就是每到那个地方不是逛书店,而是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
他不仅喜欢逛,还喜欢买材料自己做,让很多人很是羡慕。
人生虽然有很多的事要做,但第一件事就是好好吃饭。把饭吃好,身体养好,自会有更多的诗与远方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