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2-7-14 8:38:20 访问次数:865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典籍,为“四书五经”中五经之首,是古代读书人必读书目之一。然而翻开《诗经》,很多人会感到深深的疑惑:里面咱们能够读懂的很多都是写男女爱情的民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等诗句,早已经是家喻户晓。但是一般人读这些诗,所感受到的不过是爱情的主题。为什么这些文字,能够成为中华文化的最经典代表,能够承载中华文化、艺术、历史的精神价值呢?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诗经》中的爱情,还有不少是十分大胆,而且即便是用今天的观点看,都显得过于外露。比如大家熟知的《氓》、《静女》,在野外就约会。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介绍的这首,更是相当大胆,是一位寡妇给一个单身汉写的情诗。一个寡妇在河边看见一个单身汉,按捺不住心中的情丝,便写了这首诗。这在古代算是有伤风化,在今天也显得过于直接,不够含蓄,那为何能入得了《诗经》,并流传了两千多年呢?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这首诗:
《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第一个将此诗奉为经典的人是孔子,正是孔子将这首诗收入《诗经》。孔子的理由何在?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首诗虽然写寡妇求爱,但在孔子看来,因为“无邪”,乃真情流露,因而值得赞颂。《诗经》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这个民族永远葆有对真情的颂歌。
纵观这首诗,写得仙姿飘渺,让人不由联想到后世的《聊斋志异》这样的“鬼狐”笔记。诗人将这个单身汉比作狐,一则是言此男风姿绰约,几可称仙;二则是增加全诗的风致与风神。全诗三章,以“有狐绥绥”起,杂沓反复,所变化的,仅仅六个字。然而这六个字却大有深意,反映了女主人的深情厚谊。
所谓洛水三千,哪一瓢知我冷暖,如此知冷知热的寡妇,不正是中华文明贤淑娴静妇女的典范吗?这个寡妇如此深情,令人心生怜爱。全诗充分表露了寡妇的真挚情感,毫不掩饰,大胆吐露,堪称“无邪”之佳作。
然而在古代,战乱频仍,怨女旷夫,常常因为世俗偏见,不能自由重建家庭。因此,这首诗,实则是代替天下忍受孤单的鳏寡之人鸣不平。爱情是每一个人都配享有的最高人生权利,不能因为是寡妇,就剥夺她的诉求和渴望。这首诗是《国风》中是一首独特的爱情诗。以至于后世很多人都在心中默默祷告,希望这位寡妇的心上人能够明白她的真情意。